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背景介绍

关于《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一、背景起草过程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根据市政府办《宜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宜府办发〔2019〕18号)要求,依据《旅游规划通则》20205经过招投标,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公司中标编制《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巅峰智业在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等工作基础上,加强与省文化旅游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公路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2020年10月30日完成《规划》(初稿)。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规划》(初稿)先后发至各县市区、三区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开展意见建议征集。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322,召开专家意见征求会,在采纳专家组意见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制定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

  2.市政府办《宜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宜府办发〔2019〕18号);

  3.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宜市发改综〔2020〕1号)

  三、主要内容

  《规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发展定位。《规划》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提出加快建设湘鄂赣边区域文化中心,力争打造江西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区,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二)关于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一是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建立健全,年均1-2个精品剧目入选国家、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20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二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3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年15%增长,2025年文化产业目标值210.25亿元。新增国家5A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旅游强县2家、5A旅行社1家,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和15%以上,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目标值1.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目标值1600亿元。

  (三)关于发展布局。《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布局: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拉动、四带串联”的发展新格局,实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均衡发展。(一核:宜春中心城及明月山文化旅游核。三极:靖安全域旅游示范区、铜鼓文旅融合度假示范区、樟树康旅融合示范区。四带:北部九岭生态休闲度假示范带,中部城乡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带,东部环南昌文化旅游带,西部铜万宜文化旅游带)。

  (四)关于宣传口号。《规划》推出“宜春,一个把心留下的地方”口号。同时推出7个备选口号:“一年四季在宜春”“宜春,心灵安放之地”“宜春,不止春天等你”“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江南佳丽地,宜春多胜游”“宜常来、春常在”“明月清风,康养宜春”。

  (五)关于主要任务。《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以下任务:一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湘鄂赣边文化中心。包括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统筹出版广电事业发展。二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打造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包括打造五类精品工程、培育五大产品体系、创新文旅融合业态、升级旅游要素供给、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三是挖掘文化底蕴,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城市。包括讲好宜春故事、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打造美好生活休闲样板、推进“文旅+”融合工程。四是推进文旅服务数字化升级,树立智慧化发展标杆。包括完善文化和旅游智慧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试点示范。五是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包括加强对外交流与营销推广、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六是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包括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