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专栏>专题调研

浅谈如何创新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11-15 09:15:00

    摘要: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景区。而作为革命性纪念馆的核心使命之一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新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为宣教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只有不断更新宣教工作理念,创新宣教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才能更好地绘就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的“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关键词: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爱国主义宣教工作;创新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国家只会是一盘散沙。坚守宣传思想主阵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红色革命场馆无疑是信仰教育的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遗址遗迹高度重视,红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21年3月,建党百年,他再一次突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铜鼓县始终高度重视革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红色场馆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作为铜鼓县乃至宜春市的一处重要的红色地标,作为人们学习党史、缅怀先烈、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该把宣教工作摆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和挖掘好馆藏文物和史料,让革命旧址遗迹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让红色讲解员成为“教师”,真正发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二十多年工作经验和实践,对地方革命性纪念馆新时期宣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下面就如何创新,谈几点想法

    一、提升纪念馆讲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五好讲解员”是创新的根本任务

    革命性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而红色讲解员是纪念馆与观众的桥梁与纽带,讲解的好坏是纪念馆陈展以及对外宣教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讲解员生动、形象地解说,把本场陈展主题内容细致、绘声绘色精准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叙述,帮游客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受教育的效果。

    近年来,在国家文旅部的大力倡导下,革命性纪念馆与红色景区相结合,大力推进和打造“五好”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性纪念馆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责任。据了解,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红色旅游讲解员,树立行业标杆,激励红色旅游讲解员做好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红色风尚的有力引领者。

纪念馆讲解员要做好“五好”,在业务方面主要三点:

    (一)语言掌控能力要强。革命性纪念馆红色讲解员的职业特点是:高素质、高标准、高门槛。作为一名优秀讲解员,还具备普通话好、气质佳、口齿清晰、形象好、应变能力强等特质普通话标准是基础,在讲解中要精炼、表达能力强,善于总结语言,把握党史知识精准,具有实事求是的探讨能力,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声调和音调的把控,日常中要针对嗓音、吐字和发音等多进行专门的训练,它是根据观众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需求和数量大小来决定的本场讲解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因人施讲是讲解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专业知识积累要丰富。优秀讲解员,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要强,她应该像一本“微缩”版的红色百科书籍,从纪念馆以及地方乃至中央的党史、专业知识到相关文博行业知识法律法规,要了然于胸,综合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积累丰富。部分的讲解员(含临聘)局限于就是背背讲解词,走个过场,带领游客讲下浅表内容,专业知识匮乏,讲解词也简单单一,尤其当懂历史的人询问一些版面上没有的问题时,就难以回答出来,即便是回答出来也是差强人意,不能够准确地叙述出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让观众不太满意,留下遗憾。纪念馆展厅内的每一位先烈、每一张照片、每一组文物、每一段视频以及铜雕群等都有其背后的内涵与故事,都有感人至深的文字,只有刻苦钻研业务,积累专业知识,才能够真正地感染观众,吸引观众,才能够将这段历史精准地传送到观众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这样的讲解,才是一场成功的讲解。

    (三)综合素养要高。个人觉得,“五好”讲解员除了外在美,更要拥有内在美,讲解员是纪念馆的窗口和名片,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纪念馆的整体对外形象和声誉,所以讲解员在讲解中要“专”和“博”,在形象上要“得体”和“气质”,在心理上要“强大”,在思想上要“根正苗红”。一是接待中要专业,要博学,心理素质要强,不情绪化,不因日常自己的事情影响讲解失误,而互动中面对观众各种问题能够一一解答,善于启发和沟通,引起观众兴趣,产生共鸣,广泛熟知和掌握好文化知识,是一名讲解员应必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二是在形象上,尤其在革命性纪念馆,着装应落落大方,气质优雅,打扮得体,语言文明,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观众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观众在这场讲解中,感受到正能量的传达,用感染力和亲和力达到此次讲解的良好效果。

    二、新时期下拓展宣教多元化,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传承色基因

    拓展宣传教育是纪念馆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革命性纪念馆应利用地方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其思政主阵地作用,探索新时期下宣传教育形式的拓展与延伸,以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推进延伸服务,形成特色品牌,全面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使纪念馆能够更好地、更广泛地为全民大众服务,也能够成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有效载体。近年来,纪念馆就开始推动“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云讲解”“第二课堂”等红色文化服务。

    (一)馆内讲解服务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做到因人施讲。展馆内参观,主要是参观讲解、观众咨询、安全引导等服务串联起来,是大多数纪念馆开展宣教的主要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宣教功能,引导观众在纪念馆内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达到更好的参观效果,应该做到:

    1.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团队或者散客,应定制不同的讲解接待方案,因人施讲分外重要。一般情况下,纪念馆应准备3套或者3套以上的讲解词,针对普通游客、党史专家学者以及学生等不同的类型,转换不同的讲解词来更好地为观众服务。2.讲解内容也可细致分简易、复杂或者引申更深层次的陪同聊天式讲解,对于小年龄段的青少年,讲解词不宜过多过复杂,避免孩子无法理解和没有耐心倾听,而对于专家学者类型,更倾向陪同,多讲述展板、照片以及视频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更能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3.根据不同观众兴趣和参观时间安排,还可以浓缩版和加长版时间讲解,观众赶时间速讲,20分钟左右,有耐心的观众,可以延长时间,50分钟,90分钟都可以,根据观众需求而定。还有面对青少年们的可以多讲述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VR、沉浸式、微电影等高科技辅助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才是做到真正的因人施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背诵和重复陈展内容,枯燥无趣,导致观众不想听或者提前退场,讲解员自身也尴尬,观众也不满意。

    (二)馆外服务做到主题宣教活动精彩纷呈,让红色资源“串”起来,把红色记忆“唤”起来。作为革命性纪念馆,展厅免费开放、参观讲解仅仅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再丰富多彩也是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国家多部委下文鼓励博物馆、纪念馆多“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出馆舍,到更广阔更多人群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做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宣教工作,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让更多人受益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传承好红色基因。其实在不断地和学校、社区以及部队等共建单位接触后,发现其实大家是很欢迎纪念馆去开展主题宣教活动。1.可以与各中小学开展培养“红领巾讲解员”、“志愿讲解员”等,共同打造“红色讲解少年团”,打卡本地革命旧址,熟悉红色地标。2.可以把红色历史、红色主题展览、红色书籍以及红色电影等送进校园,纪念馆可以选拔出最优秀的讲解员老师上好“红色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过去那一段峥嵘岁月,去认识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后辈们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发奋读书。3.与部队和学校共同联合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工作。4.与各乡镇、村联合打造红色名村讲解员。5.与各单位、院校开展红色研学和红色文化深入研究、挖掘方面的合作。我们宣教的辐射面积越大,受教育的民众就越多,社会效益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就越有成效。

    三、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创新纪念馆宣传方式,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如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博物馆以及纪念馆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手段被新媒体巧妙结合和运用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传播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打破了博物馆、纪念馆在大众心中严肃、古板的形象,以生动的方式和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带领博物馆、纪念馆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纪念馆事业尤其是地方小型纪念馆,像县一级的馆,是远不如大馆或者名气度高的纪念馆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兴趣,如果再不注重形象宣传,即使内容再丰富,也一定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种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发展机遇,无疑也是我们纪念馆需要思考,如何承载新媒体的优势,解决在传统模式下红色文化宣传的短板,探索新媒体下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打造新媒体下的网络宣传平台

    当今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点击量是惊人的,纪念馆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展馆,开通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把爱国主义资源放置网上,这样就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还有2019年起的新冠疫情导致很多游客无法亲临纪念馆参观等因素,让喜欢纪念馆、爱好历史的观众们足不出户即可“24小时神游”纪念馆。有条件的纪念馆还可以推广一款APP,含预约服务、参观导览、文物展示与讲解、VR和沉浸式体验、图片和文字解说于一体,打造一个无处不在的纪念馆宣传平台,拥有一个高粉丝人群的网站、抖音或者公众号的纪念馆,每一次推发信息宣传的点击率有时会远远高于现场参观的人流量。

    (二)更深层次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新媒体全方位、全天候宣传和展示。

    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新技术”,运用设备达到效果那么简单,它的实质性作用是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交流和互动。作为新媒体,不管涉及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还是媒体发布平台等,都需要对纪念馆展馆陈展内容、革命文物、红色党史等都需要更深层级地了解、挖掘,以便达到优秀的创意、专业的策划,因此作为纪念馆,要深刻认识到当今新媒体对于宣教工作的辅助作用,需要更深层次的角度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和挖掘,打造出不一样的文字、视觉宣传效果。与新媒体合作,不定期推出纪念馆重点工作、重要活动以及重点项目和重点研究成果等,让更多人了解纪念馆,加入纪念馆,喜欢纪念馆。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开展网上征文、网上有奖竞猜问答、网上红色故事征集、网上红色地标打卡视频推介等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活动方式,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加入到红色文化体验的乐趣,哪怕是国外,也可以参与此项活动。二是通过平台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如红色诵读、纪念馆志愿者服务、上红色党课等等,从成年人到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再亲临现场参与该项活动中来。纪念馆宣教工作致力于人群只要会上网,会用手机就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宣教工作是革命性纪念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纪念馆开展各项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时期发挥好爱国主义基地的前沿阵地作用,因时制宜做好宣教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不断创新,让纪念馆的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将是纪念馆永恒不变的学习和研究主题。


(供稿: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刘旋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主办:宜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3609000034

赣公网安备36090202000017号赣ICP备06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