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专栏>专题调研

宜春民宿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4-23 16:54:08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记住乡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推动省委关于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工作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走深走实。经对全市部分重点民宿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民宿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以点带面,推动宜春乃至全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宿1600余家,床位3万余张。其中,中高端民宿7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

一是民宿集聚态势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以靖安、奉新、明月山为主要的民宿聚集区,其他县市区均匀分布的特点。靖安以中源避暑、三爪仑为核心,涌现了沐光源宿、茶湾山水、水岸边、石头村等一批具有山野避暑特色的民宿品牌。奉新以澡溪九仙温泉康养、百丈山禅修养心、仰山户外运动、柳溪和石溪客家竹海等为特色的民宿区域发展新格局。明月山以旧雨新知、旧舍、奉新村头芳·若谷山房、正好小筑等一批具备自然美学和人文风情,个性化、特色化和精细化和全时段全面周到的管家服务旅游民宿。

二是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靖安县为例,靖安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民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领衔推进民宿产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改革,并成立县民宿办,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统筹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靖安民宿管理办法(试行)》《靖安普通民宿必备项目规范》《靖安民宿等级评定评分细则》《靖安民宿办证流程》《靖安民宿联勘联审办理流程》等一系列行业规范标准。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设立“民宿贷”。结合等级评定进行贴息贷款扶持,持续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民宿产业,目前已发放1700万元“民宿贷”贷款,撬动社会资本7000多万元。

三是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市民宿产业年营收保持了3年净增长。其中,靖安县整合全县各乡镇和村集体的零散闲置房屋、山林、河塘等资源用于发展民宿项目,让“空心房”变“致富屋”。截至目前,累计盘活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154间,让100余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效益,每年带动各村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尤其是网红民宿“水岸边”去年“五一”期间仅咖啡单日销量即破千杯,营收达3万多元。

二、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经营现状分析。宜春乡村民宿数量占比高于全省水平。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宜春民宿交易额排名全省第6名,低于2023年宜春市GDP排名第4名。平均入住率为15%,高于同期全国民宿入住率13%。平均民宿房价为268元,比全国民宿平均房价低28.5%,市内乡村民宿和城市民宿的平均房价分别为281元、261元,而全国乡村民宿和城市民宿的平均房价分别为444元、359元,整体上宜春的民宿定价差异小于全国,人均消费在500-800元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客源现状分析。结合前期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宜春民宿入住率走势和全国基本相似,7、8月为旺季,1、2、3月为淡季;62%为本省客人,其余依次为湖南12.7%、江浙沪10.2%、湖北5.7%、粤港澳2.5%、京津冀0.6%、其他省份6.3%;游客年龄22-42岁占37.76%,43岁以上占62.24%(其中63岁以上占22.36%)。

三是发展方式分析。宜春民宿发展方式和发展类型日益趋向多元,产生了“公司+农户”“农户+农户”“政府+农户”“政府+公司+农户”等多种紧密联合的经营模式。以靖安县为例,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民宿协会,强化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创立了“靖安人家”民宿品牌。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问题一:服务标准参差不齐。

全市民宿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数量和品质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缺乏专业运营团队,懂民宿、熟市场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民宿经营主体大多是农家小院的低端民宿,缺少标准规范的优质服务,价格无序,局限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中低端品牌模式,对满足精神需求的度假、休闲、旅居、禅修等高品质民宿开发不足。

借鉴案例:浙江省德清县出台了《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并成立了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中心按照民宿标准建设,有常设人员、实训基地,以及固定的民宿管家服务标准,内部打造了红酒品鉴室、餐厅、咖啡吧、客房等区域,同时配备民宿行业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强优师资力量,为学员提供多方位优质的管家服务培训。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民宿行业的“黄埔军校”,全面打通民宿人才发展培养的“绿色通道”。

对策建议:是加快制定和完善民宿产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民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体制机制,在进一步强化民宿行业监管、确立民宿行业标准、加强培训和引进民宿人才、提升民宿行业交流合作、加强民宿宣传和推介、优化民宿区域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建好用好民宿协会,以民宿等级评定为抓手,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作用,加强预订服务、接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休闲体验服务、离店服务等全流程服务规范培训,引导民宿规范化、标准化经营管理,提高民宿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提升宜春民宿产业的美誉度与竞争力。三是加强资源统筹,加大对民宿产业扶持力度,围绕不同消费群体的体验和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培育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宿品牌。

问题二:宣传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和流量。

民宿宣传还停留在点上,没有在面上,大部分民宿有品无牌,同品多牌,“金字”产业,没有形成“金字”招牌,品牌推广都是各个民宿业主自建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是抖音等自媒体进行宣传,声音很多、很杂,宣传效果不佳。

借鉴案例:

1.浙江德清县通过多年打造形成“莫干山”模式。以“裸心谷”“裸心堡”“西坡”“大乐之野”等知名品牌为龙头,带动近900家民宿形成产业集群,在行业上形成“莫干山”民宿品牌,在江浙沪乃至全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赣南脐橙”造就“华夏第一橙”赣南地区的脐橙走过了从无品牌,到小品牌,到统一“大品牌”的发展过程,见证了“赣南脐橙”成长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稳居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实现品牌价值八连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橙”,振兴路上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农民“摇钱树”,带动“世界橙乡”大发展、支撑革命老区大振兴。

对策建议:

1.做优服务,赢得市场口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服务质量,发展多元化、差异化的旅游民宿产业,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树立民宿旅游的优质品牌和良好形象。

2.创新营销,提升民宿热度。抱团发展,打造统一品牌,通过利用携程、同程等OTA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深入实施“引客入宜”工程,围绕乡村生活体验、景区配套、艺术创作、人文历史等不同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偏好,开展定向推广宣传,向大众展示特色民宿,促进口碑营销。

问题三:配套设施不健全,小事情变成大问题。

调研中发现,制约宜春民宿发展的还有很多小问题,如:快递进不去、蔬菜进不去、布草洗不了、网络通讯不顺畅、交通不便利、公共服务跟不上,造成了民宿经营成本的增加,游客体验不好,小问题变成了大事情。

借鉴案例:婺源县把构建民宿产业发展生态链作为着力点,优化整合全县民宿产业资源和服务功能,打造由县国有旅游企业牵头的统一管理运营服务平台“宿小二”模式,有效降低民宿运营成本,稳定市场主体,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民宿产业优势融合、抱团发展。一是注重集采降本。“宿小二”通过集中采购、供货、销售、服务等集约化运作模式,单体民宿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收益提升40%以上。如:加盟民宿的餐饮服务费为市场均价的70%;民宿保洁服务费用为市场均价的80%;每年享受一次免费水电维护、房屋构件检修;导服费为市场价的50%,有效破解单体民宿采购成本高难题。二是坚持内容赋能。“宿小二”平台根据不同民宿特色牵头布局“民宿+赛事”“民宿+研学”“民宿+非遗”等新业态,将婺源民宿从“观光休闲目的地”提升为“度假旅居目的地”,呈现以古宅度假型、徽文化生活体验型、乡间野趣型、精品小筑型和洋民宿等多类型、多主题的发展格局和民宿集群。

对策建议:

1.引导民宿集聚发展。以民宿品牌为核心吸引,以民宿体验为主要消费方式,以民宿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并带动旅游、餐饮、产品销售等多业态发展的旅游民宿群落,实现旅游民宿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开展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电商物流等综合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有效发挥带动效应。建立民宿集聚区建设,让民宿在产业链上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城市更新。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延伸产品链、产业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推动旅游民宿整体可持续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助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强化公共服务配套。整合各级资金,逐步完善农村道路设施、污水处理、邮政快递、通讯网络、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探索政银企协同机制,政府、金融机构、民宿业主三方共同发力,多方筹措资金。三是加大民宿从业人员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民宿设计、建设、运营、服务、宣传等不同主题的培训,建设高水平的民宿服务团队,提高民宿服务能力。 

宜春市文广新旅局

吕凯林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主办:宜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3609000034

赣公网安备36090202000017号赣ICP备06000141号